首页 >> 行业中心 > 宝藏问答 >

放鹤亭记注释

2025-07-13 13:37:12

问题描述:

放鹤亭记注释,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13:37:12

放鹤亭记注释】《放鹤亭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散文,收录于《东坡七集》中。文章以“放鹤亭”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超脱世俗的情怀。本文对《放鹤亭记》进行简要注释与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内容。

一、文章简介

《放鹤亭记》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1080年左右)。当时他寄情山水,与友人游历,见山间有亭,名为“放鹤亭”,遂作此文。文章通过描写放鹤亭的景色与放鹤的意境,寄托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心境。

二、原文节选(部分)

> “余尝寓居黄州,暇日,往游于城南,得一亭焉。其地幽僻,林木森然,远望若在云中。问其名,曰‘放鹤亭’。……于是,予乃披襟而坐,仰而观之,俯而听之,心旷神怡,不知身之在尘寰也。”

三、注释与解析

词语 原文 注释 解析
放鹤亭 —— 古代用于放飞仙鹤的亭子,象征高洁、自由 文章标题,点明地点与主题
黄州 —— 苏轼被贬之地,在今湖北黄冈 表明写作背景,体现作者处境
暇日 —— 空闲的日子 表示作者在贬谪中的闲适生活
幽僻 —— 阴暗偏僻 描写环境清静,衬托心境
林木森然 —— 树木茂密 营造出一种神秘、宁静的氛围
云中 —— 云雾之中 比喻高远、缥缈的境界
披襟 —— 敞开衣襟 表达轻松自在的心情
心旷神怡 —— 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表现作者在自然中得到心灵慰藉

四、文章主旨总结

《放鹤亭记》通过对放鹤亭周围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文中借“放鹤”之意象,表达他对自由、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在贬谪生活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五、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文章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悠远空灵的意境。

2. 语言简练:用词精炼,意象鲜明,富有诗意。

3. 哲理深远:通过自然景物引发人生感悟,体现苏轼的哲学思想。

六、结语

《放鹤亭记》虽短,却蕴含深意,是苏轼在困境中寻求心灵解脱的代表之作。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反映作者精神世界的佳作。通过阅读此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