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斟酌损益是什么意思】“斟酌损益”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吾谁与归?君子是以知其不能也。于是使赵盾为正卿,以代先蔑。晋人闻之,曰:‘赵氏有后矣!’”虽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斟酌损益”,但该成语常被用于表达在决策时权衡利弊、慎重考虑的意思。
“斟酌”意为仔细思考、衡量;“损益”则指增减、得失。合起来,“斟酌损益”指的是在做决定时,对各种可能的结果进行细致分析和权衡,力求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斟酌损益 |
出处 | 虽非直接出自经典文献,常用于古代及现代书面语中 |
含义 | 在决策时权衡利弊、仔细考虑得失 |
用法 |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强调审慎决策 |
近义词 | 权衡利弊、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 |
反义词 | 草率从事、轻率决定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商业决策 | 在投资前,公司高层对项目进行了充分的斟酌损益。 |
政策制定 | 政府在出台新政策前,必须对各方面影响进行斟酌损益。 |
日常生活 | 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应多方面斟酌损益,避免后悔。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适用性:此成语适用于较为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不适合口语化表达。
2. 搭配习惯:通常与“进行”“作出”等动词搭配使用。
3. 文化背景: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理性与谨慎,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斟酌损益”是一种强调理性思考与全面权衡的表达方式,适用于需要深入分析和慎重决策的情境。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